形意拳技击法则
高银鹤
在实战中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对手进行搏击,敌方的水平、力度、速度和变化等方面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数,我们不能按照常规模式来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办法去与敌方拼体力,拼速度、拼时间。必须要有一套克敌制胜的技击原则从容应敌以操胜券。不少学生经过数年苦练,功夫和套路都很有水平,但就是不能实战,关键在于不懂原则,前人已经有所总结但是由于文字艰涩,学者难以渗透其中奥妙,所以成才者极少。现将各原则分述如下:
一、前面讲过敌我搏击之前,敌方一切对我都是未知数。常规的办法是格、挡、招架、闪、展、腾、挪,见招拆招,见式拆式,拼体力、拼速度、拼毅力。如果你对敌方的打法和路数不适应,就是拼死也打不赢。因此必须有一种万全之策。说起来道理极简单,比如你不论叫谁去伐树,他都会拿一把镐或锯将树连根伐掉,不会有人爬到树上,一截一截地伐树,但在技击中从古到今都是接手,而没有想到打击敌方的根节。都是本末倒置的打法。严格地说都不算技击,学到的武术套路也应用不上,因为原则不对。
形意拳的第一个技击原则就是“击根避稍”。人的上肢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为脚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敌方抬手必动肩,起腿必动胯。我不管敌方用何种手法和腿法,只上击其肩,下击其胯,就可以遏制敌方的攻势。敌方攻击,不闪不退而是迎手而上,所谓“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就是按既定的模式去打,不要临时应变,疲于奔命。形意拳并非都讲后发制人,完全可以先击其肩、胯,而不考虑其出手与否,根节受击,稍击自然就没有用了。
二、出手不回。现代散打和拳击都是出手后,不论击中与否立即撤回,稍事调整再出第二拳,形意拳认为,拳出之后一伸一缩,就是击中敌方。其总效率充其量不过50%。如果未击中,效率只好等于零了。我拳击中与否都不撤回,而是就地变化刁、打、擒、拿连续进击。敌方不倒我不回手。其效率最低也在50%以上。最高效率应在90%以上。
三、严密的步法。有人要问,出手不回连续进击,没有蓄势的过程,打击力度不够,不足击倒强敌。我们说形意拳出手都略为弯曲比直拳还要短一些,关键是有一套严密的步法,出手之时先要动步。前步蹋死敌之中门,拳亦同时到位,使敌无法施展大开大合的手法,只一拳便可结束战斗,形意拳上步时先上前步,退步时先退后步,不用双脚交替的步法,是最稳定的步法,和部队的劈刺步法一样,但不用弹跳滑步,而是顺地托步以减少体力消耗。当年郭云深先生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并没有什么绝招、奥秘,只是会熟练地应用手脚同步的原则而已。
四、独特的攻防意识。常规散打教练都要先训练如何保护自己。怎样格、挡、闪、退等。形意拳不培养这些意识。认为只有有效地打击敌人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所有的套路设计每一个动作,举手投足,攻防一体,一次完成即“防中有打、打中有防,寓攻防与一体之中”。郑怀贤师兄说:“闪即进,进即闪”就是这么个辩证关系。另外决不教学生有退的意识,而是要求只进不退,只打不防,敌方一出手我迎手就进,敌若变化我再前进一寸进击,把自己置于“狭路相逢勇者生”的境地,反倒是最安全的。用现代语言讲就是一个短、平、快。
五、以己之正,对敌之侧。现代散打都是前拳平伸,后拳护面,侧身对敌,以为这样就可以减少被击中的概率,其实是很不科学的。如果你伸右拳,右侧便毫无防御能力,伸左拳左侧便毫无防御能力。形意拳与敌交手迅速在起、落、钻、翻的过程中将敌领横,以我之正面对敌之侧面,这样我不论怎样打都是胜者。古拳经里面提到“看正是斜、看斜是正”一般都解释不了其真正的意义,上面所讲的以己之正对敌之侧就是这个说法的一部分,即看起来是斜步侧击,实际上是我抢占正面进击的有利的方位,以击敌方的侧面不足之处的。再一层就是形意拳不少套路都是沿左右四十五度方向斜步走之字形前进的,例如炮拳、横拳、马、虎、鼍、蛇、鹰、熊、猴和骀都是走斜步进身;虽然步斜,但对每一个动作来讲和中心线都是平行的,对斜上45度中心线是正面的,整个套路都是斜步,这种左右迂回的步法弥补了直线进退的某些不足,与敌交手我不正面进击,而是斜上45度将我身体之中心线与敌身体中心线形成20度夹角,形成“以己之正对敌之侧”的态势,这一夹角正是敌最薄弱的空间,是我最易进击的部位,敌方却是最难防御的部位,理解到这一点才是“看正是斜、看斜是正”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