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service provided by iDogiCat: http://www.idogicat.com/
home logo





Home > Finance > 财经文摘 > 向有钱人学花钱

向有钱人学花钱

作者:【日】午堂 登纪雄

译者:【台湾】李青芬

iDog:字符转换、排版、略作修改

摘录自《やってよかった、やらなきゃよかったお金のこと》一书的台译版:《没钱更要买套好西装:向有钱人学花钱!33岁前做对50件事让你赚到千万元》。摘录了4篇内容。其实,如果“财商”较高的话,只是阅读一下目录就应该大致了解作者的意思了。

iDog注:由于是台译版,下文中的“元”是指“新台币”。根据日文版书籍介绍“30代で資産3億円、40代で年収3000万円の著者が今だから言えるお金との付き合い方。”,作者应该是以“1新台币=3日元”的汇率换算的。

目录

iDog注:括号内的内容是本人根据自己的猜测而作的简单注解。

第一章 关于“早知道不要尝试”的金钱二三事

  1. 早知道不要去报名参加什么证照考试(有摘录)
  2. 早知道不要尝试函授(跟有经验的导师的当面交流才更有价值)
  3. 早知道不要在不成熟的心态下去上英文补习班(水平越低越要参加一对一的授课)
  4. 早知道不要买报纸跟财经杂志来阅读(不要消极地接受信息,要积极地去找。对于这一点,互联网是更有效率的信息来源。)
  5. 早知道不要在20几岁就买车(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汽车是侵蚀金钱的重要因素之一。)
  6. 早知道买东西先想像后果再行动(防止冲动购物的有效方法)
  7. 早知道不要以“很有名”这种理由来挑选商品(要更加注重是否实际需要某商品,以及它比其他商品更贵的部分是否合理和必需)
  8. 早知道不要放任虚荣心作祟(虚荣心是导致自己浪费时间和金钱的重要原因之一)
  9. 早知道不要总是跟一样的成员去喝酒(无法开阔眼界,无法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只是机械的聚会)
  10. 早知道不要去买彩券(中奖几率比遭“天打雷劈”的几率还低)

第二章 关于“当初如果有去做就好了”的金钱二三事

  1. 当初如果去国外的大学留学就好了(开阔视野)
  2. 当初如果更认真学英文就好了(开阔视野,能阅读更多有价值的资料,跟更多人交流)
  3. 当初如果有学习网路技术知识就好了(网络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在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代,掌握互联网技术的话会占尽巨大的先机。我也对此深深地后悔!)
  4. 当初如果先学习有关设计的知识就好了(设计,比如平面设计等,是很难的,非一朝一夕可掌握。这也跟个人的品味息息相关。)
  5. 当初如果更常去国外旅行就好了(开阔视野)
  6. 当初如果读更多的书就好了(开阔视野)
  7. 当初如果更早创业就好了(越早越输得起,且能尽早积累经验,而不是作为工薪族白白浪费时间,为以后创业和成功打下基础。)
  8. 当初租房子时如果能仔细谈条件就好了(一次谈好,之后每个月都能一直省钱。换算成时薪的话会是相当大的。)
  9. 当初如果在夏天搬家就好了(出租的淡季,便于谈个较低的租金。)
  10. 当初如果更早一点买房子就好了(尽早投资)
  11. 当初如果更常邀约上司或主管喝酒就好了(上司或主管是在公司里唯一值得反复花时间一起喝酒的人)
  12. 当初如果约会的花费全部都由自己出就好了(有摘录)
  13. 当初如果西装用订做的就好了(有摘录)
  14. 当初如果有每年定期去看牙医就好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牙齿一旦坏掉,就再也不能康复,必须用填补、假牙等方法处理。)
  15. 当初如果有送礼给朋友就好了(维持良好关系)
  16. 当初如果对股价及汇率敏感些就好了(尽早理财,培养财商。理财当然是越早越有巨大的优势。)
  17. 当初如果先学习有关税金的知识就好了(税法知识很重要,跟赚钱一样重要,尤其是对高收入的人群来说。)
  18. 当初如果先加入个人年金或退休养老保险就好了(对此我个人不太认同)
  19. 当初如果夫妻、情侣双方有先沟通金钱话题就好了(夫妻双方有同样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十分重要。很多人因此而导致离婚。)
  20. 当初先住过高级饭店就好了(形成对高级场所的认识?不太理解。)
  21. 当初如果钱包中都先放著10万日圆就好了(如果时间外和他行取款需付手续费的话,能节约手续费;而且能节约不时去取钱的时间。)
  22. 当初如果更常使用信用卡就好了(形成好的信用记录;延迟支付;积累积分;方便省时。)
  23. 当初如果把不需要的东西拿去卖掉就好了(节约库存成本,让家里更宽敞,且能获得一些资金。)
  24. 当初买东西时有先货比三家就好了(省钱以及能买到更好的商品。当然是对较昂贵和重要的商品而言,否则就是无谓地浪费时间。)
  25. 当初如果能善加利用地方公务单位的服务就好了(地方公务单位:日语“自治体”。有些地方有很多育儿等福利性服务。而且不同的地方,水电煤气等费用差别也巨大。对其服务充分利用的话,能节省大量金钱。)
  26. 当初如果花钱尝试更多的体验就好了(花钱买体验比买实际物品更能获得快乐,而且多数时候更有价值。)
  27. 当初如果先预留储蓄部分,再用剩下的钱来支用生活花费就好了(保证自己能存下钱来的经典方法)

第三章 关于“当初还好有去做”的金钱二三事

  1. 还好当初没有抱怨薪水(把注意力着重放在提高自己上。有更大的贡献一定会有更多的收入。提高自己和贡献更多才是获得更多收入的根本方法。)
  2. 还好当初没去计较加班费(把注意力着重放在提高自己上,加班是进一步和尽快提高自己的机会)
  3. 还好当初即使年收入减少也还是换了工作(对年轻人来说,重要的不是工资,而是在一份工作中自己能收获什么技能和经验)
  4. 还好当初决定成立双薪家庭(专业主妇的成本十分巨大。而且有一个备份收入来源,就像飞机有双发动机,更不容易出现险情。同时,夫妻双方也更加独立。)
  5. 还好当初没有节省、存钱(有摘录)
  6. 还好当初没有采用零用钱制度(日本的“零用钱制度”是工薪族的悲哀。越省钱越难以对自身投资,于是越限制自己的发展。)
  7. 还好当初曾体验过贫穷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有强烈的赚钱和获得成功的动机。这也是富二代们容易是败家子的原因,不是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吗?)
  8. 还好当初曾经被炒过魷鱼(防止自己“社畜”化,逼迫着自己勇敢地走出去。)
  9. 还好当初选择住在发车站附近(车上有座,可以利用通勤时间阅读和学习知识等,节省了时间和体力。而且比中途的多数地方的房租更便宜一些。)
  10. 还好不是住在广阔的豪宅(金钱的巨大浪费)
  11. 还好选择了平日去旅行(不拥挤,且住宿等费用比在节假日有可能有很大的折扣。)
  12. 还好养成了在咖啡厅或家庭式餐厅工作的习惯(更容易集中精力,且省了办公室的费用。)
  13. 还好我有“赚钱很重要”的概念(不用多说了)

作者序

目前的我,不必工作就能获得的非劳动所得年收入为360万元,投资及写作等随时随地能著手进行工作的年收入有720万元,合计大约有1000万元左右的收入。(iDog注:这里作者把投资收入没算作“非劳动所得收入”,是因为作者所进行的投资,根据我读过的他的一些网络文章,可能是指FX(外汇)买卖差价等收入,即必须自己操盘的偏向投机性的收入。而非劳动所得收入应该主要是作者购买的大量房地产的租金收入,以及一些利息、股息和外汇利息差等收入。)

已经不用为了赚取生活费而汲汲营营,只挑喜爱的事物来当工作。是可以专心于创造出有附加价值事物的状态。

但是,我会思考有关金钱方面的一切,是迟至32岁才开始的事。在那之前完全没有金钱概念,什么都不曾去多想。

如果自己在20几岁时能更体会到金钱的重要,我想现在的人生应该会更加不同才是。

“也就是说,跟我处于同样情况的人应该也很多啊…”这样的想法,成了撰写本书的契机。

对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我们来说,“思考金钱,等于思考人生”这么说一点也不为过。让自己习得金钱的基础能力(赚钱.花钱.存钱.开源),也就是让自己习得人生的基础能力。思考金钱的未来展望,也就是思考人生的未来展望。

当然,并不是有钱才有一切,而是凡事交相组合的结果,都会和金钱有关。

20几岁时的我,对金钱完全没有任何策略。也就是说,没有人生战略。

于是,到底哪些事带来好的结果,哪些事又是白费工夫;我回顾自己20几岁时的行为,试著去检视验证的成果,即造就了本书。

虽然有部分因当时与现今的时空背景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就“如果我现在是20岁世代”的假设下,选出了50个项目。

本书在关于金钱的基础能力方面,试著由以下三个观点来探讨。

“早知道不要尝试”

“当初如果有去做就好了”

“当初还好有去做”

“早知道不要尝试”是指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白费工夫的事物。当然,包含这样的事物经验,所有的经验都造就了现在的我们,如果说完全都没有用,也不一定是如此。

但是,在思考当时的我,有限的资源下该如何分配、什么该优先投资时,觉得“不要去做也无妨的”的事物,就在此一一列举出来。

“当初如果有去做就好了”是指如果当时有做的话,应该会是一个转捩点、或能让自己更为成长;也就是类似“后悔”的事物。

自己在试著写出来时,发现这一个项目佔压倒性多数地贴进目前的现实情况,不禁让我想起两则先人的格言:

一则是“人真正会感到后悔的,并不是自己曾做过的事。而是当时有余力却没有去做的事。”

另一则是“人们只会看见自己想看的事物。是否有意识到问题的差别,就会成为日后人生的差别。”

现在的我有非常深切的体认。

“当初还好有去做”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对现今的自己有帮助或是成为自己的重要根基来源的事物。这里列举出虽然当初并不是深思熟虑才去做,但“就结果来说令人满意”的事物。关于这些虽然在我之前的著作中也曾提及,但在此我重新整理为让20几岁的自己也能实践的内容。

请务必将本书与现今你所做的事、没做的事相比较。当然,其中也会有让读者觉得“我可不这么认为”的内容吧。

那也没有关系。

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许多想去做的事。你应该正想著“我的能力绝对不仅只如此”。在心底深处虽然想要一展身手,却无法诉诸言语、无法付诸行动的事物,应该正蠢蠢欲动著。

本书若能成为让你发现那些事物的契机,那是我最开心的事。

20几岁,是无论做什么都能被接受的时期。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兴之所至,充满了可能性。如此耀眼的20世代,希望你能以自己的力量卖力地挥洒演出。

将来,当自己的孩子迈向20岁的时候,这本书也能成为参考的话就太好了……。

午堂 登纪雄

书籍内容摘录

CHAPTER 1 关于“早知道不要尝试”的金钱二三事

1 早知道不要去报名参加什么证照考试

对我来说,最让我感到“这真是浪费钱啊”的其中一项,就是证照考试的准备。

目前取得的资格,有“日商簿记检定一级”以及“美国註册会计师”。其他在半途鎩羽而归的还有日本会计师考试、社会保险专业代理人考试等,总共花费了将近90万元。除此之外,还耗费了许多光阴在准备考试上。

为什么说是浪费呢?因为其实所谓的证照资格,不仅无法证明自己的能力,还只是让旁人觉得“你真是个閒人”罢了。

在20至25岁这段时间,对于没有任何长处、任何表现的自己,除了去考取证照外,想不出有什么方法能获得自信,所以抱持著“如果能取得什么资格的话,一定会有什么出路”这样天真的幻想。

的确,在我(现今40岁)的上一个世代,面临经济高度成长,对专业人士的需求增加,有资格的专业人士不足,是一个“若取得资格一定有出路”的年代。取得专业资格后,有利于升迁或换工作的例子也时有所闻。

但是,若取得资格后就以为“我工作能力没问题”或是“我受到肯定了”,这样的想法太过于一厢情愿了。

现今的社会,如果没有相当的商业头脑,要利用证照来谈成生意是很困难的。

现今的时代,考取证照资格的CP值很低。

并不是说取得资格这件事一无是处。在这世界上,会计师、律师、建筑师等,为法律所规范之独佔性专业技能服务工作,所以如果本身真的想从事该工作的话,取得资格是有其必要的。 

而且,在拥有资格的人中,对跑业务、揽客不擅长者佔多数,因此,对于善于经营人脉及建立架构的人、能掌握差别化及低价化来取得优势的人、善于整合并导正市场不平衡的人来说,是很好发挥的市场。

但是,若只是摊开讲义,重复著背诵这样的行为,岂止是CP值低而已,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意义。

会这么说,是因为准备考试念书这件事,跟今后将从事的商业行为所要求的,是恰恰相反的行为。

资格考试的准备,范围是特定的。里面所出的题目,也都有正确答案。考生所要做的只是努力记忆,重复著回答出正确解答。

实务上,原本就是没有范围的复合式情况。问题并不是被赋予的,而是必须由自己来设定出课题。而且在没有正确答案的状况下,经由试行错误来导出最适合的解答。

更进一步来说,在商业实务上,并不需要“正确地背诵”这样的行为。因为只要在网路上搜寻一下,几乎就能瞬间取得大部分的情报资讯。要对问题即刻作出应答这样的事,只要程式就能取代了。

也就是说,需要记得的事只要用搜寻的就可以了,日常固定模式的事则可以用软体作业。而简易等级的工作,也能由海外的廉价劳工来取代。能赚钱的工作,将渐渐只会剩下解决难题的工作、以及创造新事物的工作。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学习的不是像证照那种“眼睛看得见的有形物”,而是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无形的技能”吧!

用功要著重的不是“背诵”而是“思考”

还不懂这些事的我,逃向了资格考试的路。

“问题出在哪里?”由自己来设定商务上的课题,很麻烦也很困难,如果是资格考试的话,只要接受出题就好了,所以很轻松。

没有正确答案的商业实务上,因为是在假说的根基上来求解,不知道答案是否符合,总是有股不安围绕著。要设定出假说也是很辛苦的,关于这一点,资格考试有正确答案所以轻松多了。

是的,我觉得要靠自己来思索很麻烦,希望能停止思考,所以逃往了不用费力的方向。

人啊,会为了逃避思考而奔向准备资格考试的选项。结果就是让20岁的我损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察觉到这一点之后,我转换了想法,认真著重在“思考”上。这在不久后,透过商业及投资,为我带来了可观的金钱。

CHAPTER 2 关于“当初如果有去做就好了”的金钱二三事

22 当初如果约会的花费全部都由自己出就好了

关于买单这件事,我还有一个令人后悔的经验。那就是“在邀请女性约会、吃饭时,如果能坚持由自己来付帐就好了。”

年轻的时候因为没钱,每当要约会时,全部都由自己付帐的话会感到有负担吧。“对方也有在工作,各付各的应该没关系吧!”感觉好像已经可以听到有人这么说了。最近,“请女生吃饭感觉很傻”的价值观渐渐成为年轻人的主流,不请女性吃饭的男性好像也增加了。

的确,那样的想法也没什么不对。但我认为,能聪明地展现对女性的礼仪,这样的技能是一种资产。

在进到店里时记得女士优先。让对方坐上座,不用装模做样,请侍者或酒侍推荐菜单。趁对方没发现时先结帐,让女性不必拿出钱包,轻松地离开店家。

这跟大老闆与有钱人的做法是一样的。他们也是会在让同伴讶异“到底是什么时候去付的?”的绝妙时机先将帐单付清了。在预计用餐要结束时,告诉同伴“我去一下洗手间”,在离席的同时去柜台付帐,再回到座位。

工作有能力的人对女性也吃得开。而受女性青睞的人,工作能力也会很强。其理由,就是他们拥有察言观色、体贴入微的技术。这跟邀请、款待前辈时的技术可以说是相同的。让对方感到“这个人是可造之材”,机会就会靠近。

即使约会费用要花3,000多元,但只要想成是款待技能的训练费,就是一种有效的投资。遗憾的是,我是“在成为人家的上司才瞭解到这么一回事”。

23 当初如果西装用订做的就好了

对于自己有自信的人,不怎么在意外表。因为没有必要著眼在华而不实的外表上、也没有需要别人认同的无谓自尊心。但是,在自己还20几岁时,工作上若常常会接触到上司或高阶人员,留意外表也是很重要的事。

在初次约会时,如果对方打扮得随随便便,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对于跟自己的约会根本一点也不重视”吧!如果是精心打扮一番而来的话,就会觉得“因为感觉很有诚意,让人多少有点好感”而有了好印象。

这跟商场上是一样的。外观是决定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

光是西装就能大大改变给人的印象

尤其是男性,在工作时段几乎都穿著西装,所以先把焦点放在选择西装上面吧。

并不是叫你“去买名牌的高级西装吧!”

重点在于“质料”与“剪裁”。注意到这两点的话,即使不是高价名牌,也能展现出俐落的优美身段。

老实说,这也是我从过去的经验中所学到的教训。年轻时的我,只会买西装量贩店的现成西装。但那时被女性朋友批评说“好土!”被硬拉到西装订做师傅那里,去订做了一套西装。听到“订做西装”,你有什么感觉呢?

很贵?

门槛好像很高?

好像很麻烦?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我也曾经这么觉得。

但是,当穿上做好的西装时,俐落的身形被衬托出来,即使身材不是顶好,看起来也是十分称头。而且是使用最高级的质料,近看的话就算外行人也能分辨出不同。缝制也是采手工缝制,非常扎实。

能隠藏身材的缺点、反而显示出身材的优点,这就是手工订做西装最大的魅力。无关乎与自己的能力,就能予人“工作上似乎很干练”的形象。

来检视一下“手工订作很贵”的固有观念吧!

“话虽如此,价格不是很贵吗?”也有人这么想吧。实际上,差不多2套1万8千元。比起量贩店的现成西装贵一些。我会摒弃“采用高级质料手工订制很贵”的想法、并感到它的合理性,是在问过其经营模式之后。

其中有两个重点。

第一,“因为使用过季的质料所以费用较便宜”。

非当年的最新质料,而是去年以前的库存布料,成本就骤降许多。虽说是过季,但其意大利制或英国制的一流品质不会有所改变。西装是要穿上好几年的,所以就算是1年前、2年前的材质,也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是基本色跟基本款,也不会有褪流行的问题。

第二个重点,“因为是向个人业者下订,所以不会有多余的费用开销”。

百货公司的西装卖场或名牌服饰店,因为要考虑到回收店舖的租金、百货人事费或总公司的人事开销,价格会较高。而且,名牌的话还会因为它的名气而收取比他牌同质品更贵的费用。

但是,若是个人经营的手工西服业者,就不会有额外的成本花费。所以,即使他们再加上合理的利润后所开的定价,也是合理的价格。

我被“手工订做很贵”的先入为主观念所误,穿了价格差不多、却土里土气的现成西装。现在的我,绝对不会穿手工订作以外的西装了。

唉!真想去劝劝当时土气的自己呀……。

CHAPTER 3 关于“当初还好有去做”的金钱二三事

42 还好当初没有节省、存钱

20几岁的时候,我的存款在35万元以下。虽然也有很多不必要的花费,但对于金钱的积极使用,使人生更宽广了。

在我还是上班族的时代,记忆中确实有几次存款达到35万元以上。32岁想买房子时,活期存款只有25万元。就跟我之前书中所写过的一样。也就是我的收入几乎都花掉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是好事。

因为我没有节省跟存钱的想法,所以不会因为“没有钱”、“很花钱”的理由,而放弃了自己有兴趣的事。花钱,扩展了我人生的可能性。如第一章所述,我也有反省某些花费“根本只是浪费”。但是这个世界上,透过钱的使用能让某些事物为你的生命带来更充实的感受,能获得这些经验也是值得的。

把钱全部用完刚刚好

使用金钱这回事,全部都是投资。因此,我认为不要采取节省、存钱的保守姿态,全部都用完才是刚刚好。例如,在用餐的时候,如果能邀请尊敬的前辈或不同业界的人士一起参加,像是小型的交流研究会型态的话,餐费也变成了一种投资。在一流高级饭店喝一杯700元的咖啡,若是为了激发自己的动力,也是一种很棒的投资。

所以我才主张,“20几岁时不可以存钱”。

在商业的世界里,有所谓“先行投资”、“再投资”、“研究开发投资”的概念,相信大家对这些语汇也是耳熟能详。所谓的先行投资,就是即使现在还看不到营收,但将来的收益是值得期待的,于是先将资源投入。就像公司在开始营业之前,会先接好电话及网路线、制作样品,对吧?

而再投资,是指获得收益时,不全部都存起来,而将一部份再投入事业。我自己本身也有经营邮购事业,销货收入实际上有接近20%都用于广告费用。因为需要将DM传单寄给目前既有顾客,以期他们再度回购,而靠老顾客回购也不是长久之计,一定还要能找到新顾客才行。

这跟私人的情况是相同的。也就是扣除生活费后,不全部用于储蓄,而将一部分作为自我的再投资。

光靠过去的资产会坐吃山空,所以必须去获得新的知识与经验。这些都需要用钱。研究开发投资,是指为了创造出更优良的商品、更受市场青睞的商品所做的投资。只靠目前现有商品总有一天消费者会腻,而别的公司也会推出类似商品来竞争。顾客的需求也总是会改变的。

技术一直精进的话,一直以来做不到的事也会渐渐变得可能。努力不懈的不仅是自己,而是全世界的人都在努力,所以如果不迎头赶上的话,就会被别人击溃。

不能为了钱而牺牲时间

这样一想,就能明白一味节省增加存款这件事,是多么的目光短浅、多么小家子气的想法了。当然,为了应付受伤或生病等突发事件的准备,最低限度的储蓄有其必要。

但是,为了省钱的目标而将支出通通删减,就像过度减肥使得肌肉萎缩一样,会造成商务方面的基础能力、个人的获取收益力下降的风险。虽然在工作方面是理所当然的构想,但在私人领域方面,就会缺乏这种意识,这是把目标放在节省最危险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点我不赞成节省与存钱的理由。那就是如果朝着节省、为了节省而削减成本的想法前进的话,就可能造成不重视自己时间的风险。也就是说,生活上会有比起自己的时间,把钱看得更重要的倾向。

现在的一分一秒,不断累积就是一天、一个月、一年。然后构成了人生。时间可以说就是人生。

但是,目标放在节省的话,就会:

  • 即使要多花点时间还是去便宜的店买
  • 即使要多花点时间还是自己来做
  • 即使要多花点时间还是选便宜一点的

像这样,为了钱而牺牲自己的时间。钱没了还可以再赚,但时间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因为肉眼看不到时间,所以我们没有时间减少的实际感受。因此,才会忽视了吧。

节省的目标,包含著无意识中重视钱大过于自己人生的危险性。

不是说不可以节省、存钱。而是当思及自己的成长、人生的广度时,是否应该要将获得的收入拿出几成来投资自己呢?试著思考看看吧!